一是紧急动员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4月25日省厅视频会议结束后,市交通运输局立即召开党组(扩大)会,主动认领问题、查找不足、剖析原因。4月26日,我市迅速召开“贯彻落实省厅公路基础设施灾害隐患排查整治通报问题整改工作紧急会议”,传达省厅会议精神,通报我市在此次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全体人员对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当天,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下沉一线,到鲁山县风险点位调研督导,着力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
二是全面排查整治,动态管理消除隐患。以“全覆盖、零死角”为原则,要求各县(市、区)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省定我市169公里未移交接养重点路段、风险路段再次开展拉网式排查。运用先进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边坡等部位进行全面检测。建立详细的隐患排查清单,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分级,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对能立即整改的隐患,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进行整治;对短期内无法整改的隐患,采取临时防护措施,确保公路安全通行。
三是加强服务督导,确保工作落实见效。委托中平交科研究设计院成立3个技术指导帮扶组下沉基层,尤其是对排查治理任务较重的汝州、舞钢等地开展第一轮汛期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技术指导帮扶。成立2个专项督导组,每组分别由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中心各一名班子成员带队,对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全过程督导检查,重点检查排查是否全面、隐患清单是否准确、整改措施是否落实、整改效果是否达标。建立问题台账,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排查无遗漏、整改全到位。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形成有力震慑。
四是深化全域治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分三个阶段系统推进。第一阶段重点是省定169公里未移交接养国省道,要求4月30日前完成;第二阶段重点是全市647公里未移交接养国省道,计划5月10日前完成;第三阶段重点是全市1736公里普通干线公路和12578公里农村公路,计划5月31日前完成。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路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将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涵盖全市普通公路、在建工程等领域的大安全台账。对台账中的隐患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排查整治情况,及时掌握安全风险变化趋势。同时,认真总结此次工作经验教训,完善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和监测,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筑牢公路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