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隐患排查,狠抓汛期暑期行业安全专项整治。严格按照汛期暑期交通运输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部署要求,紧密结合“五一”假期特点,深入开展汛期暑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4月30日前,企业要每日开展隐患自查并抓好整改,其中:道路运输领域重点排查整改经营许可逾期,车辆罐体年审逾期、二级维护超期,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和岗前教育、日常安全培训落实,动态监控推送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规信息处置等;公路运营领域,重点排查整治“一隧三桥五路”等重点路段、桥梁标识标线、防护栏及综合整治的平交路口“三个一、三道杠”等交安设施更新完善,临水临崖、易积水等地质灾害点的防护等;水上交通领域,重点排查整治船员适任、船舶适航、安防救援设施器材及落实“六不出航”等;港口航道领域,重点排查整治港口企业健全汛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并抓好落实,大型机械设备防大风、台风,特种设备持证上岗,航道沿线养护巡查、执法检查等;城市客运领域,重点排查整治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身心健康、安全教育和车辆装备操作技能培训,公交车动态监控提醒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行驶、通过路口“一停二慢三看”要求等,出租车(网约车)严禁涉险运营等;工程建设领域,重点排查整治“两区三厂”消防安全、施工现场管理和安防措施落实、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高边坡、深基坑坍塌风险等;应急管理领域,重点排查行业防汛备汛应急预案修订、应急队伍建立、物资器材补充及重点时段应急备勤等,突出做好保畅通、保运转、保安全各项准备工作。“五一”假期期间,市、县两级监管部门要围绕以上7个重点领域,紧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安全、防汛防台风措施落实、大载客量交通工具、大客流量交通枢纽、大交通量路段、人员密集施工驻地、“两客一危一货”等重点部位,每日开展排查、抽查,及时发现问题,抓好隐患整改,筑牢安全防线。
二是加强安全监管,切实保障重点领域安全稳定。加强长途客运、旅游客运、农村客运以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货车等运输车辆安全监管,督促运输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特别是针对“五一”假期旅游需求旺盛特点,加强旅游客运安全管理,认真落实消防和反恐怖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包车客运标志牌管理、“三不进站、六不出站”、“五不两确保”以及实名制售票与查验等制度。严格落实《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包车客运安全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常态化开展10年以上客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会同公安等部门严厉打击货车非法改装,持续开展重点路段联合治超,以及重点时段、高铁站、火车站、客运枢纽站、跨铁跨渠重要桥梁等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严肃整治“百吨王”,切实加强“三超一疲劳”、非法营运、违法载人、冒险行车行船等问题治理。聚焦水上涉客运输等重点领域和水上休闲活动等新兴领域,加强现场监管和安全防范,严格执行恶劣天气禁限航等规定。
三是强化疏堵保畅,全力确保公路水路领域安全畅通。提前研判“五一”期间公路易拥堵、易受恶劣天气影响、事故多发的节点路段,提前制定分级疏导管控方案,建立运行态势实时监测预警机制,加密设置临时清障救援点,做到未堵先疏、快速处置。盯紧防范地质灾害关键环节,加强对国省干线、山区道路沿线的危桥危涵和可能滑坡路段的巡查监测,加大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除险加固和安全防范措施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排除险情。加大收费站出入口疏导保通力度,对易拥堵、事故多发路段,加强巡查管控,实现突发事件早发现、早处置、早撤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严格落实“321”保通保畅要求,提前动态预置保通力量,在重点路段、关键节点要固化保通驻点安排,提前预置好队伍、物资、物料、设备。结合假期实际,合理安排高铁站、火车站、客运站、香山寺等重点区域高密度、大客流公交接驳保障,确保人员、车辆、运输安全。
四是强化应急管理,及时妥善处置行业各类突发事件。进一步完善“五一”期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责任分工。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储备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加强“五一”期间的值班值守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援,并按规定及时、准确上报信息,严禁迟报、漏报、谎报、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