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各级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加大“四好农村路”的建管力度,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舞钢市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舞钢市通过开展“全域旅游路”“四好农村路”通村入组项目,实现了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又在通村入组的基础上实施了排前路改造,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因地制宜考虑群众实际需求,修路得到了大范围支持。武功乡政府指导各村结合村情实际、文化底蕴,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敲定绿化树种。滚河李村主干道种红梅,次干道种石榴,铺修排前路1万余米、柏油路1100米,还垒砌花池、铺设道牙、彩绘墙体。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打通了村庄的外联通道,而且以实干的精神、踏实的行动促进了乡风文明的进步。
二是叶县1号公路串起118个村的致富梦。2019年起,叶县相继投资11.1亿元修建全长94公里的1号公路,这是该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建设里程最长的地方公路。在线路设计上,公路几乎与蜿蜒的楚长城平行,与红25军当年的长征路线重合,将文旅属性、红色文化、长征精神及文物古迹资源深深嵌入其中;沿线越来越多的村庄围绕“农”字做文章,辐射带动周边118个村14.3万余人发展特色产业。
三是郏县“客货邮一体化”畅通“进村路”。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农村物流快递投放不及时、农特产品上行不畅问题日益突出。“四好农村路”的推进,让郏县可以一手抓群众出行顺畅,一手抓农产品运输畅通,双管齐下提升农村运输服务保障能力。郏县交通运输局在全省率先探索“客货邮一体化”,与邮政公司、快递企业合作,大力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依据355个行政村布局,建设1个县级物流集散中心、13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和290个村级物流服务网点,全面保障快件上行下达的配送时效,并利用遍布城乡的农村客运网络资源和公交车辆富余装载空间,开展农村物流快递配送附加服务。紧扣群众需求的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统筹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快件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盘活运力、直投到村,快递企业日分拣量超过5万件,彻底改变了快递公司因业务量少、配送成本高不愿进村的问题。目前,郏县实现通邮率100%、快递进村覆盖率100%、所有建制村通公交率100%,已通客车建制村2公里范围内设置候车亭或停车站牌比例100%,畅通了工业品下行和农特产品上行的双向通道。
四是宝丰县魔术大道成为电商发展快车道。2012年魔术大道建成后,镇、村两级借助公路网在大黄村打造了省内最大的乡村物流园以及电商、网红孵化基地和小商品批发集散地,商品进出货、群众出行都得通过这条路。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大黄图书批发市场涵盖16个图书经销区,拥有商户26家。与过去批发商上门或者电话订购不同,如今大黄村的图书销售模式主要是商户直接与北京27家出版社签约对接,长期保持供货关系,实现点对点供货,简化中间环节,再加上面包车流动摊位展销和网上订单两种主要方式,旺季日销售量由2022年的4万多册增至现在的200万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从业人员近5万人,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经过10多年的经营,大黄村稳坐“全国最大的农村图书批发市场”宝座,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与此同时,渔具电商也异军突起。赵庄镇结合成熟的图书、渔具批发渠道发展直播销售,把更多的渔具加工产业主体引进来,形成集聚效应。目前,全镇销售的渔具产品有上千种,53个渔具直播间最多时单场可成交6000单。
五是鲁山县搬走岭村“搬”回好生活。搬走岭村位于鲁山县昭平台水库北岸浅山丘陵区。曾因道路不通,库区乡群众只能通过划船、绕行等方式出行。2002年,库区乡沿昭平台水库修建25.4公里环湖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题。2020年,该县改造环湖路,将水泥路升级为沥青混凝土路,完成沿线绿化,增设错车道、钢护栏,完善标志、标线及减速设施,增加停车区、观景台,使沿线11个行政村的交通条件大为改观。环湖路穿梭于绿水青山间,将昭平湖风景区、皇姑浴温泉等景点串联起来,实现路在景中延、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由于路域生态优良、主体工程优质、沿线设施完善、乡土特色突出、管护机制健全,鲁山县环湖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2022年“十大最美农村路”,并保持通村公交每天6趟班次。便利的交通条件助力农产品运往更加广阔的天地,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目前,以搬走岭村为主的蓝莓种植园增至19个,面积6000亩,年产值超过亿元。新建的榨油厂进入调试阶段。近年来,鲁山县先后打造惠东线、环湖路、石林路、南沙线、十彭路等示范路段,铺就一条条通往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六是汝州市靳马线助力“云堡妙境”晋升甲级民宿。靳马线是汝州东北部山区的一条交通大动脉,也是该市大峪镇寨湾、同丰、袁窑等村庄的主要出行道路。早些年,路面损毁严重,存在安全隐患。靳马线的改造吸引了外地投资商的注意。2020年,河南中旅集团与汝州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清末民初修建、位于大峪镇袁窑村西北方向的万安西寨为基础,以闲置民居开发利用为核心,把民宿作为引领乡村旅游发展的切入点,打造文旅综合体一云堡妙境民宿休闲度假区。2021年4月底,靳马线完成主路面施工后通车后,又修建了靳马线支线道路,直达位于袁窑村的云堡妙境民宿休闲度假区,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云堡妙境一期于2021年5月1日起试运营。以云堡妙境项目开发建设为核心,汝州市形成了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良性互促机制。120余名居民担任民宿管理员,人均月增收3100元;山核桃、山小米、花椒等度假区周边村庄的特色产品也深受游客青睐。
七是卫东区努力实现绿色交通全民共享。平顶山市规划一条环山道路,并将卫东区山下的农村公路路段就近接入,并把自行车道主路面由4米拓宽至6米,路面铺设沥青。近年来,卫东区发挥城市近郊优势,努力做足文旅融合文章。同步提级改造农村道路,探索实施“农村公路+文旅、产业、生态”发展新模式,努力发挥农村公路生态优势,使交通运输与文旅、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绿色交通全民共享。在新改建农村公路85公里的基础上,该区还规划实施了山顶公园5公里自行车路线、蒲城街道10公里小马拉松环线等全民健身路段。蒲城街道10公里小马拉松环线串联起沿途3个村的文化自然资源,途经湛河、门楼张清代古建筑群、信鸽基地以及垂钓园、瓜果采摘园、农家乐等,市民在开展健康跑的同时,可以赏美景、摘瓜果、品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