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通知公告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4-03 08:38   文章来源:

 

豫交文〔202425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市)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文化广电和旅游主管部门,省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有关处室及直属有关单位,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

  现将《河南省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328

 

河南省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4-2027年)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交办公路〔202379号)和省政府《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打造我省旅游公路品牌,助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促进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旅文创融合、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聚焦黄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一河三山”四大板块,以补短板、促衔接、拓功能、强服务为重点,加快构建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特色鲜明的旅游公路网络,打造“黄河古都”“太行云天”“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有力支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建设,助力我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秉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理念,增强旅游服务设施供给,提升游客服务品质,推动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的转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强化安全隐患治理,健全完善交通管理机制,保持旅游公路安全、畅通、可靠。

2.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建立市县政府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旅游公路建设管理机制,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优化整合交通运输与旅游资源,全面增强旅游公路服务功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引领各政府部门、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交旅融合共建共享和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3.突出重点,打造精品。依托各地域资源禀赋,突出地域风情特点,选取文旅资源丰富的重点路段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的精细化设计,讲好交通故事和文化故事,打造特点鲜明的交旅融合产品,形成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公路品牌。

4.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突出旅游公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点,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旅游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充分利用老路,提升各类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沿线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保护,实现交通、旅游、环境和谐发展。

(三)工作目标

2025年,建成黄河古都、太行云天、生态伏牛和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贯通全域、服务优质的旅游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实现“十百千万”目标:即创建10个以上旅游公路示范县,建成100个以上功能完备、智能便捷的游客驿站,推出1000公里以上全国知名的“公路旅游”特色路,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精品旅游公路,构筑10000公里以上“通景、链景、融景”的旅游公路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号旅游公路品牌叫响全国。

2027年,旅游公路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公路交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形成,打造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推动公路与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旅游公路成为交通强省和文化旅游强省的重要支撑。

二、行动举措

各级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部门应统筹推进区域内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全面落实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有关要求,完善“快进”与“慢游”网络布局,统筹交通、生态、文化、旅游等内容,推动路、景、旅、产、康、养一体联动,完善旅游公路“深体验”服务功能,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服务区、特色驿站、旅游精品线路、桥旅融合项目、营地项目以及交旅融合智慧化项目,加快形成公路交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一)旅游公路设施建设提质行动

1.强化旅游公路主体设施建设。

旅游公路主体设施应按照《河南省旅游公路设计技术指南(试行稿)》《河南省旅游公路标识系统设计导则(试行稿)》等相关规范及标准实施,实现与重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红色旅游区、乡村旅游重点(特色)村镇的公路连通。高速公路建设应注重联通沿线旅游资源,灵活设置互通式立交、服务区等设施,更好服务景区景点。普通公路应强化创作设计和精品意识,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选用技术指标、线形方案和断面形式,注重线形与周边景观的融合。综合考虑路域景观品质、出行需求、投资等因素,有条件的路段适当增加车道、港湾式停车带等,结合地域环境特点和需求合理布设自行车道、步道等慢游设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2.完善旅游公路服务设施。

支持高速公路因地制宜打造旅游特色服务区,与周边旅游景区、度假区、风情小镇、乡村田园等联动开发。提升普通国省道沿线自驾游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驿站、观景平台、停车区,具备条件的地方可配套建设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鼓励和支持农村公路服务设施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景区分布、村镇规划等因素统筹布设,必要时可与村庄设施合并设置。鼓励客运枢纽与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合并设置,拓展旅游服务功能。

3.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充分考虑旅游出行特点和需求,大力推进旅游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全面实施危旧桥隧“消危”行动,完善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险要路段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打造放心路、放心桥。完善旅游公路护栏、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科学、合理设置交通标志,营造良好安全的出行环境。在旅游公路沿线服务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具备条件的场所建设应急避险地点。

(二)旅游公路服务水平升级行动

1.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一批集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精品旅游公路。加强路线与沿线旅游景区、度假区、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乡村旅游目的地、观光农业、民俗展演等衔接,为游客提供精细化、差异化旅游服务体验。依托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积极推介精品旅游公路产品,推广旅游公路品牌。结合公路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介周边旅游资源。挖掘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交通文化与遗迹遗存,打造特色交通旅游产品。

2.提高出行服务品质。

聚焦游客便捷舒适出行,针对自驾车、大巴、旅居车等不同出行方式提供必要服务,做好旅游景区、度假区客运接驳,支持发展旅游公路沿线及旅游景区、度假区汽车和自行车租赁,完善充电桩布局设置以及旅居车配套服务。健全无障碍设施以及急救医疗箱、母婴喂养室、第三卫生间等服务设施,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度。制定应急预案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旅游安全服务保障能力。

3.提升智慧出行体验。

强化“出行即服务”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交通旅游大数据应用,结合公路出行服务数字化行动,建立气象预警、公路通行、游客接待量、停车位、充电桩、旅游景区等多元化信息发布渠道。依托电子票务系统提供景区门票、酒店住宿、交通出行等预订服务。聚合旅游公路沿线吃、住、行、游、购、娱等动态资讯和线下服务资源,推动打造集线路、酒店、票务预订及旅游攻略、自驾游线路、路况引导、客流量预报等服务于一体的游客服务平台,丰富旅游交通信息,提升信息出行体验。

(三)旅游公路路域环境优化行动

1.美化路域环境。

  结合环境综合治理及路域环境整治、改造,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行车环境。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立旅游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协调交通执法部门,积极推进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加强交通管理和交通秩序管制,全面清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打场晒粮等违法行为,规范普通公路两侧违法违章建筑,严格非公路标志标牌设置审批,完善旅游公路两侧边沟,全面清理沿线垃圾及污染物,优化和改善公路通行环境。

2.提升路侧优质景观。

采取原生植被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和提升旅游公路原有优质景观环境。科学配置植物,适地适绿、适地适美,构建可持续、低维护、地域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从景观、文化、视觉等角度统筹路域景观廊道资源,提取沿线景观特征、明确景观主题,推动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提升路域景观整体性、特色性和节奏感。

3.营造节点景观效果。

  注重区域特色文化挖掘,加强重要路段和节点形象文化塑造。在互通立交、交叉口、服务区、停车区、桥梁隧道等位置,配套必要的绿化、文化标识、特色构筑物等景观设施,凸显旅游公路人文特色,展示地方山水文脉,形成“路景相融”的和谐画面。

(四)旅游公路融合发展创新行动

1.促进路产融合发展。

探索推进交通引导开发模式,依托公路吸引关联产业,发展路衍经济。探索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事、体育赛事活动,塑造旅游公路品牌。鼓励旅游公路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营地、体育场馆、商业体等一体开发、整体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融资发展格局,推动旅游公路与生态、文化、产业、乡村、体育、商业等深度融合,助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2.探索多元融资渠道。

充分发掘市场资源和优良资产,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盘活旅游公路存量资产。争取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鼓励采用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3.创新运营管理机制。

鼓励创新多元化经营模式,推动可持续健康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参与旅游公路运营管理,形成集路域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一体化的协同共享机制。

(五)旅游公路技术支撑强化行动

1.加强专家技术指导。

省交通运输厅会同文化和旅游厅优选公路建设及运营、文化旅游、环保景观、投融资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旅游公路专家队伍,重点围绕旅游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宣传等,加强全过程指导。

2.完善政策规范指引。

省交通运输厅会同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完善河南省旅游公路“11N”政策体系,吸收各地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实践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完善旅游公路建设技术要点、投融资模式等内容,力争打造成具有河南特色的地方标准,共同引导旅游公路健康可持续发展。

3.强化技术交流培训。

省交通运输厅会同文化和旅游厅适时组织开展旅游公路经验交流和技术培训,强化融合发展意识。支持“一河三山”重点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重要线路开展示范县、精品旅游公路创建活动,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典型经验案例,适时在全省推广。

三、实施安排

(一)工作启动 

20243月底前,各省辖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要在《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框架下,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支持政策,细化分解任务,建立工作台账。

(二)组织实施

各省辖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认真梳理辖区内的重点项目,树立精品意识,按照“一路一设计、一路一方案、一路一品牌”的原则,与辖区内县(市)交通运输、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充分对接沟通,加强前期工作论证,加快推进实施。省交通运输厅会同文化和旅游厅负责对各省辖市相关工作加强指导,并指导相关省属企业推进高速公路等省级项目实施。

(三)申报认定

  按照“建设一批、申报一批、评估一批、确定一批”的原则,各省辖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每年向省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推荐13个特色鲜明、代表性强、社会认可度高的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项目或典型服务区、桥梁等节点作为旅游公路的申报项目。省交通运输厅会同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对各省辖市报送的项目进行审核,每年择优向国家推荐13个项目。交通运输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组织评估,确定一批国家旅游公路。

2024年初启动首次申报评估工作,各省辖市交通运输部门联合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有关省属企业于20244月底前向省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上报13个典型项目,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文化和旅游厅于20245月底前向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择优上报13个典型项目。2025年至2027年,各省辖市、有关省属企业每年6月底前完成报省工作,省级每年8月底前完成报部申报。

(四)总结推广 

有关省辖市交通运输部门联合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每年组织开展辖区内旅游公路建设评估工作,形成年度报告,并于12月底前报省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文化和旅游厅每年组织开展省级旅游公路建设评估工作,形成省级年度报告,上报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

四、工作要求

(一)完善顶层设计

各市县交通运输、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结合部省有关规划任务和工作安排,对本地区旅游公路总体推进思路、目标任务、实施安排等内容进行再明确再安排再部署,加快实现旅游公路从“概念图”、“路线图”到“施工图”、“实景图”的蝶变。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县交通运输、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大投入和协调力度,统筹做好旅游公路建设、运营及旅游资源开发各项工作。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公安、住建、农业农村、水利、文物等部门,及时解决项目立项、审批、用地、资金、交通管制等方面的难题,合力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政策支持

  各市县交通运输、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要积极向本地区党委、政府汇报,尽快出台旅游公路配套政策,整合各类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争取金融机构支持,鼓励培育交通、旅游综合性开发企业参与旅游公路建设,推动“交通+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建设,形成多方投入、社会融资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对重点实施的旅游公路新改建项目,应协调相关部门在用地、用林、环评等方面予以指导支持,加快项目落地实施。国道项目优先申请纳入交通运输部相关五年发展规划,省道和农村公路项目优先安排“以奖代补”资金给予支持。

(四)加强监督考核

省交通运输厅会同文化和旅游厅对全省旅游公路建设实施监督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与财政补助资金、示范创建等挂钩。各市县交通运输、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要将旅游公路建设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组织专项督查,确保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五)注重宣传推广

各市县交通运输、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通过微信、抖音等多种媒体形式,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全面加强旅游公路建设的宣传力度,提升四大一号旅游公路品牌形象和价值,共同营造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附件:1.国家旅游公路实施要点

2.国家旅游服务区(站)实施要点

3.国家旅游特色桥梁实施要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