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以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管理、高品质服务为目标,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为载体,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2019年以来,漯河市围绕《漯河市“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实施方案》,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提升700余公里,基本实现“出门硬化路”目标。同时,以危桥“消危”行动和安全生命防护提升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畅通惠民工程,集中整治急弯陡坡、临水临坑、跨铁跨渠桥梁、过村镇、平交路口、事故易发多发等重点路段安全隐患,农村公路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漯河市结合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实施路肩边坡整修、路田宅田分家、绿化廊道建设、过村镇路段整治等,全面打造“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的特色农村路。每年规划不少于50公里的路段开展“美丽农村路”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高标准打造提升“美丽农村路”275公里。
三是创新管护模式。从2022年开始,漯河市积极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基本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体系,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管理水平。同时,各县区均建设了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环境优美的农村公路养护站,其中通过省级验收合格的标准化养护站有9个,有力保障了全市农村公路管养到位。
四是建设农村公路,最终目的是“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漯河市坚持“出门硬化路、抬脚能上车”目标,在全域通客车的基础上,建立了城乡联动机制,实现了农村客运与城区公交有效衔接,确保了农民群众进城有车坐。目前,全市城乡公交营运线路20条,运力234台;市区到两县及毗邻县的客运班线16条,运力87台;采取特许经营方式的城际公交线路5条,运力92台,全部为新能源车。两县三区1269个建制村已经全部通客车。
五是推行“农村公路+”模式。近年来,漯河市积极探索和推行“农村公路+”模式,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带以及物流园区每年修建产业路、旅游路100公里以上,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改变了农民的出行方式。
截至目前,漯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913公里,其中县道605公里、乡道999公里、村道3309公里。漯河市48个乡镇1269个行政村2510个自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公路密度达到195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