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清高速表土“搬家”更护苗
记者 林楚忠 通讯员 林蔓韵
“表土是泥土的最表层,厚度约20到30厘米,天然肥力较高,富含大量的植物种子、根系和腐殖质,可用于项目绿化、美化,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绿化维护成本。”广东惠清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大伟告诉记者,在建的惠清高速公路改变过去对表土直接作土方弃置的做法,通过表土剥离技术实现再利用。
惠清高速公路由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起于惠州市龙门县,终于清远市清新区,全长125.28公里,计划今年建成通车,是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前期招标阶段,广东惠清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与实施单位以书面形式明确,对全线表土进行回收利用。在低丘陵区挖方段、路基填方段和沿线设施区(服务区、居住区等),各参建单位将清理出的表土集中堆放至指定地点,后续统筹安排回收再利用。
据统计,全线可回收利用的表土达12万立方米,为项目正在绿化施工的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沿线附属区(集中居住区、管理中心、服务区)、边坡等提供了大量优质绿化土源。
“我们将2000多棵原木移植到养护基地,并用收集的表土进行苗木培育。”吕大伟说,表土有效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此外,12万立方米表土“搬家”后,减少了永久占地面积,实现环保经济“双丰收”。
福建:岸电快布局港口增绿色
记者 薛荣泰 通讯员 王品
交通运输部近日通报了全国港口岸电建设、使用情况。福建省泉州港岸电系统用电量位居第八,这为港口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港口发展中心联合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国家电网泉州供电公司,加大力度协同推进港口船舶电能替代工作。截至今年5月,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等5家码头企业累计投入资金2214万元,完成6套船舶岸电设施建设,覆盖8个码头泊位。近期,晋江太平洋集装箱码头将新建成一套高压岸电设施。届时,泉州港将提前半年完成《港口岸电布局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
港口岸电替代船上自带的燃油辅机,满足了船上生产作业、生活设施等电气设备的用电需求,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噪声。“辅机噪声很大,以往船舶靠港期间,在船上都能感觉到振动,人也会不舒服。自从使用了岸电,船员们的工作生活环境都有改善。”在鸿山热电码头,“畅明洋”轮船长高勇智道出了岸电系统的好处。
不止如此,泉州港龙门起重机“油改电”也加快推进。2015年以前,泉州港53架龙门起重机均采用柴油机发电作为驱动力,柴油消耗量占集装箱码头全部生产线油耗的60%左右,遇到多台起重机同时作业时,整个港区黑烟滚滚。
如今港口面貌焕然一新。福建省泉州港口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5月,泉州港各码头共完成41架轮胎式龙门起重机“油改电”,电力驱动率达77.36%,改造后集装箱吊装单箱能耗下降80%以上,年均减少柴油消耗量约5300吨。
安徽:商合杭高铁创建生态文明线
特约记者 陆应果 驻安徽首席记者 吴敏
6月28日,随着G9394次列车驶出安徽合肥南站,商合杭高铁合(肥)湖(州)段开通运营,被誉为“华东第二通道”的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北接中原,纵贯江淮,直通长三角……商合杭高铁跨越790余公里,让河南、安徽、浙江三省实现了高速铁路“无缝对接”。
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商合杭高铁设计之初,建设单位京福铁路客运专线安徽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京福客专安徽公司)就将生态环保列为重点工作。“我们优化线路设计方案,采用隧道形式,穿越巢湖风景名胜区;调整后河取水口位置,避免铁路穿行水源保护区范围;取消裕溪河大桥等部分河道水中墩。”京福客专安徽公司协调部部长钟由亮介绍。
商合杭高铁跨越长江、淮河等24条河流,途经多个生态敏感区,如何减少污水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此,钟由亮心里有本明白账:“我们从严卡控,协助施工单位采取涉水桥墩隔离清污、生产废水循环利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沙池、重要水体定期检测等措施,严禁施工污水乱排、乱放。”
建设过程中,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德制梁场建设沉淀池,污水经过4级沉淀和过滤系统净化后,可用于花草养护,实现循环利用。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1号拌和站发明废水废渣分离回收系统,实现废水废渣骨料分离、粉料压滤、清水循环利用。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开挖新大力寺隧道时,采取油水分离、气浮过滤等方式,确保污水处理后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不仅有助于缓解京沪高铁客流压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创建了一条生态文明线,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共赢。
重庆:快件包装箱中转袋循环利用
曾媛
“你好,拆开的快递盒可以投放在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里,寄件时可以免费使用这些盒子。”日前,重庆市两江新区洪湖东路顺丰网点负责人李涛和往常一样,提醒取件用户快递包装可二次回收。“顾客取件时,我们通过提醒增强他们的回收意识,快递员入职培训时,也会着重强调避免过度包装,鼓励快递包装箱二次回收。”李涛介绍。
今年,重庆重点打造“绿色快递邮政城市”,推动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利用。重庆市邮政管理局通过鼓励引导快递行业使用电子运单、循环中转袋,引导有条件的快递末端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进一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遏制快递过度包装带来的浪费和污染,不能只靠回收装置,还需加快快递包装绿色化步伐。“这是丰·box循环包装箱,它用拉链代替封箱胶纸,以绑带代替内填充,可以重复使用50次;这是可循环易碎品中转容器,能减少包材使用量;这是免胶纸防盗箱,可重复利用……”在洪湖东路顺丰网点绿色环保展示区内,李涛介绍着一件件可循环绿色包装材料。
重庆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江河表示,截至4月底,重庆市寄递企业电子面单使用率达到98.8%以上,65%以上的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主要品牌快递企业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81%以上。下一步,重庆邮政快递领域将按照国家邮政局生态环保工作安排,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
东航:地面车辆“油改电”节约燃油200万升
钱擘 郭萍
摆渡车、行李车、客梯车等1000多辆地面燃油车正被新能源车取代,这些传统的“油老虎”完成“油改电”后,全年可节约燃油200万升……近年来,东航不断扩容地面新能源“绿巨人”规模。在已采购新能源车辆632辆的基础上,东航今年计划再采购374辆新能源车辆,年底地面车辆队伍有望集结上千位“绿巨人”。
为让生产运行与节能减排真正融合,东航与各地机场协调充电桩建设规划,合理制定新能源车引进计划。对于尚未有新能源型号列入民航采购目录的地面车辆,东航制定《柴油发动机尾处理系统加装方案》,对14辆特种车辆开展柴油发动机尾处理升级改造试点,所有试点车辆均采用能够同时降低尾气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的“双降”方案,取得了预期改造效果。
以试点为基础,东航今年计划投资3980万元,完成779辆燃油车辆的尾处理系统改造,预计可减少颗粒物排放约1752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