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569个行政村,120万人口,共有贫困村109个。近年来,在市交通运输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统领交通工作的龙头来抓,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合力攻坚,奋勇争先,为全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升站位,统一思想
2018年全省拟退出33个贫困县,全市拟退出3个贫困县,方城县是其中之一,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是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安排的刚性任务。县委、县政府作出决策,决定自2018年开始,来一次交通运输建设的革命性行动,决心彻底打一场交通运输脱贫的翻身仗!对此,我们思想统一,一马当先,鼓足勇气向前冲,毕其功于一役。
二、倾力投入,惠及民生
一是在道路建设方面。截至2017年底,虽然修建村道达到389.56公里,但是仅仅解决了行政村通硬化路的问题,还没有实现道路“网起来、连起来、串起来”,特别是有很多自然村不通硬化路。为此,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扶贫道路建设专题会议,把道路建设置于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地位来抓。尤其在强化资金保障上,坚持“一切为了脱贫,资金服从需要”的理念,采取多元化模式筹集资金,2016年以来,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统筹整合8.65亿元,建成农村道路1256.36公里。2018年更是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仅用不足一年的时间修建农村公路达到866.8公里,总投资约7.29亿,相当正常年份10年的建设总和,堪称方城速度。在此基础上,又采取“县乡补、群众集、社会助”的办法实施“户户通”工程,县财政投资70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9000万元,全县90%以上自然村实现村内道路“排排通、户户通”。在农村道路建设中,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环保压力大、建设原材料大幅度上涨、高温多雨等不利因素,我们不等不靠,主动担当,领导蹲点带班,科学谋划,积极创造施工条件,千方百计充实施工力量,人停机不停,抢抓工程进度,从而保障了道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是在行政村通客车方面。2016年以来,加大资金投入,共投资2400多万元,购置更新客车156台,解决了运力不足问题;县政府出台财政兜底补贴政策,每年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解决了村村通客车因乘坐率低下营运亏损的问题;加快辐射贫困村客运站建设,投入资金130多万元,建设简易候车亭80个、班车临时停靠站点425个、行政村通班车“公示牌”150个,解决了村村通客车停靠不规范问题。在班线规划上,采取新开通、延伸分流班线的方式,共开通农村客运班线68条,每天累计发往农村客运班线650个班次,通车里程1066公里。对下余由于多种原因暂不具备通日班车的行政村,采取开通“预约班”、“假日班”、“赶集班”等政策允许的多种运营模式,灵活多样地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客运班车。
三、多措并举,科学管理
(一)强化组织领导。书记、县长高度重视交通扶贫工作,亲自挂帅,亲自督导,深入一线,破解难题。又成立以政协主席为组长,3名副处级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交通脱贫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交通脱贫攻坚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我县将交通运输脱贫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制定了相关考核方案,细化了标准,明确了责任。将工作目标分月建立台账,对各乡镇、各相关单位实行日报告、周统计、月汇总,定期考核,确保目标责任落实到位。
(三)强化工作督查。成立农村道路建设、村村通客车督查协调办公室,具体管理督导全县交通扶贫工作。同时,交通局班子成员组成5个督导专班,分包乡镇,分包路段,分包班线,督促各施工单位、运输企业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加派力量,全力推进,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强化建设质量。按照交通脱贫标准,做到两个一步到位,即:设计一步到位、建设一步到位。要求每个项目确定一名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具体分包、跟班作业,对每一个在建工程和项目都实行“一对一”专业化管理,做到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确保通公路通客车这些扶贫工程长久长远。
(五)强化工程验收。择优抽调30名有能力、懂技术的骨干人员组成道路考核验收办公室,对县乡村道实行“四核查”,即核查建设计划、面积、进度、质量。对于验收合格的实行“七签字”,即乡镇干部、村主要干部、村组组长、群众代表、施工方负责人、监理方负责人、验收组共同签字。
通过不懈努力,我县交通脱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兄弟县、市、区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好这次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敢于担当,勇往直前,以更高的工作站位,以更实的工作作风,以更深的为民情怀,坚决打好、打赢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干好交通运输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向建国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