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河南省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专栏 > 工作动态

南阳市交通运输局:春风化雨润民心-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帮扶桐柏县安棚镇朱洼村脱贫攻坚纪实

发布日期:2018-09-06 09:36   文章来源:南阳日报

       平坦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整修一新的农家小院宽敞舒适,种植基地如火如荼,乡村舞台歌舞欢畅,一幅幅村庄美、产业兴的和谐画卷展现出如今村民的幸福生活。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定点帮扶单位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昔日贫穷落后的朱洼村面貌焕然一新。

       “朱洼村日新月异的变迁,是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倾力帮扶的结果,他们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送政策、定规划、建项目,破解村里的一系列发展难题,一件件实事办到了村民心坎上,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安棚镇党委书记李亚松由衷地说。

       深入调查研究   扶到点子上

       朱洼村位于桐柏县安棚镇西部,自然面积9.28平方公里,全村3493人,基础设施较差,缺乏支柱产业。从2013年开始,南阳市交通运输局就定点帮扶该村,成立工作专班,精心研究,加大投入,动员本系统干群全员参与,扎实开展各项工作。2016年,南阳市骨科医院也进驻该村实施帮扶。

       选优配强工作队伍。“驻村帮扶工作成效如何,干部是决定因素。”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志凯说。该局选派优秀业务骨干,组成定点扶贫驻村工作队,明确职责和任务分工,一心一意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同时经费、物资配备到位,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保障。局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动全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部参加朱洼村贫困户的结对帮扶。

       精准识别不含糊。市交通运输局领导班子带头搞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更是把调查研究贯彻每一项工作,他们与镇村干部一道,按照“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查、六签字、一比对”的要求,对朱洼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按照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健康、文化程度、住房现状等情况,严把审核关,全面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做到了全面摸排、数据真实、定性合理、全程公开。

       科学论证定规划。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多次会同村“两委”班子,对朱洼村的自然条件、集体经济状况、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安排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户家中调研村民收支构成及增收意愿,结合村民建议与要求,经与村委会研究协商,确立了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帮助扶贫,以发展产业带动整体脱贫,以到户增收项目实施精准脱贫的帮扶工作思路,科学制订各项详细的帮扶规划,将帮扶措施落到细处、实处。

       打造惠民工程       扶在心坎上

       朱洼村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共17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全村一直以来,出行问题都困扰着村民,实现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水泥路是他们的迫切愿望。“还是那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王志凯说。为此,市交通运输局立足自身优势,精心谋划布局,从2013年到2018年,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帮助朱洼村落实联村道路、连组道路、联户道路等一系列项目建设,累计新修建水泥道路13公里,目前全村19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组组通水泥路,7个村组已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极大满足了全村群众的出行需求。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动基层服务升级。早年,朱洼村因村集体无经济能力,村“两委”一直占用村小学房舍办公,房屋老旧,地方狭小,不能满足日常办公需要。2017年,市交通运输局筹资30万元,帮助建成了朱洼村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该项目建筑面积580平方米,会议室、图书室、村卫生室等一应俱全,目前已投入使用。市交通运输局又捐助了电脑、打印机、空调等设备,还出资购置图书,建立起党群学习室。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帮助村里建设文化广场,粉刷文化宣传墙,添置公共健身器材,让村民能在家门口享受精彩文艺大餐,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让贫困群众吃得健康、住得卫生、看得起病,是健康扶贫的重要目标。围绕村级公共医疗卫生建设,市交通运输局出资为朱洼村修建水冲式公厕一座,推动村级标准化卫生室逐步建立。作为另一家定点帮扶单位,市骨科医院领导班子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专业人才、技术优势,组织骨干力量,先后6次到该村义诊,为患病贫困户提供免费送医、送药、专家会诊等服务,并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及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硬件建设,筹集5万元帮助朱洼村卫生所配齐“五室”,赠送必备诊疗器械,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对基层医疗人员技术指导及培训,提高村医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并持续派出驻村工作队员,实施精准帮扶,协助建好村民健康档案。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2017年,市交通运输局投入资金20万元,帮助朱洼村小学全面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捐助学生课桌椅180套,教师办公桌椅10套,办公电脑、打印机各3台,为每个教室安装电风扇6台,增设黑板;捐助乒乓球桌、足球、篮球等体育器材器械一批;对校区地面进行水泥硬化,对校区电路进行全面改造,帮助新建水冲式校厕一座;新建百米绿化带,更新种植各类苗木300余棵,为在校师生打造了一个整洁、卫生、安全的崭新教学环境。2018年,又投入资金4万元积极实施校区南部改建项目,改造排水管网、教师宿舍地坪和周边苗圃,有效解决了逢雨天积水出行不畅的问题。

       培育特色产业       扶在源泉上

       说起安棚镇现今蓬勃发展起来的富民产业,镇长周红霞如数家珍,对于市交通运输局的产业帮扶更是赞不绝口。2016年,市交通运输局经认真筛选考察,决定采取“公司加农户”形式发展艾草种植,以此作为朱洼村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局多次开会研究项目落实办法、完成500亩艾草种植产业扶贫项目。2017年,结合镇村扶贫规划,市交通运输局出资40万元,帮助村里建起香菇扶贫基地。项目占地20亩,发展菌袋96000袋,覆盖全村96户贫困户,当年已分红两次,每户累计实现分红2500元。2018年,市交通运输局与镇、村两级协商,围绕原有的香菇、艾草两个成熟项目,采取加大投资建加工厂和保鲜仓储,香菇种植也扩大到20万袋,并实施深加工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及增收、脱贫目的。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朱洼村产业发展的又一尝试。市交通运输局主动采购合作社苗木用于道路绿化,并与合作社协商,积极吸纳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带动贫困人员就近务工,提高经济收入。截至目前,全村已成立粮食种植、苗木发展等专业合作社7家,流转土地550余亩,带动2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利用到户增收扶贫资金,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积极推进“户有项目”工程,是南阳市交通运输局的另一个大手笔。在他们的扶助下,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种植、养殖、商业、务工等选项,由村干部牵头,逐户制订帮扶计划,做到一户一策,合理上项目。2016年,该局自筹资金32万元,建立了朱洼村到户增收基金,用于帮助个体项目发展。基金在安棚镇财政所设立专用账户,对发展遇到资金困难、有需求的贫困户,根据其发展项目的投资总额,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帮助其解决资金难题,提高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截至2017年底,累计投入资金11万元,帮助3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养鱼、养虾、养牛、果树种植等项目,发展生产,实现增收。

       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朱洼村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正在破解,全村的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9.5%下降到2017年的3.2%。朱洼村跨越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明天将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