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任务,强化道路运输脱贫攻坚责任担当
今明两年是贫困县脱贫摘帽的高峰期,精准扶贫脱贫已经到了大规模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根据省政府交通扶贫专项方案和省厅工作安排,今年要确保33个省定贫困县、1800个贫困村全部通客车,到2019年运输扶贫要实现所有贫困县、贫困村通客车,新增客车1050辆,改造79个贫困地区县级客运站,新改建140个乡镇综合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非常艰巨,容不得半点松懈,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各级运管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厅党组的工作要求上来,深刻认识打赢道路运输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做好道路运输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二、找准问题,明确道路运输脱贫攻坚工作方向
2017年全省道路运输脱贫攻坚工作总体进展较好,新县、沈丘、新蔡、舞阳4个贫困县和规定的170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通客车。贫困县客运站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但道路运输脱贫攻坚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通客车质量不高。为了完成通客车任务,各地运管部门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采取电话预约班、赶集班等多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但车辆档次不高,发车不及时,开的通、留不住,通客车持续运营无法保障。二是部分地市农村客运候车站亭和客车停靠站牌建设进度较慢,客运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通客车宣传不到位。部分地区通客车工作宣传不够,群众对行政村通客车标准、开通客车方式以及具体的乘车点不了解、不清楚,客车乘坐率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各级运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查缺补漏,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严格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细化目标,强化落实,确保完成任务不打折扣,不讲条件,不提要求。
三、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打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厅运管局将抽调专人成立道路运输脱贫攻坚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强化道路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保障。近期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明确客运站改造和乡镇综合服务平台的申报程序,地市加快推进客运站改造立项、设计前期工作进展。同时认真做好通客车任务分解,按照各地未通客车行政村数量比例,分解通客车指标至各市、县,县、市运管机构逐级签订通客车承诺书并向社会公开。针对未通客车行政村实际原因,省局将逐村分析通客车可行性,制定通客车名单、排定通客车日程、明确通客车责任人,完善通客车台账。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的要求,制定客运站改造项目和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年度建设推进方案、扶贫场站项目建设监管意见,列出每个项目时间节点和进度计划。乡镇综合服务平台要依托县级物流中心,编制本辖区乡镇综合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及网络化运营方案,确保建成后投入运营。全年计划改造客运站45个,建设乡镇综合服务平台80个,确保按时完成扶贫场站建设任务。明确行政村通客车验收标准,细化通客车的具体要求,省局将组织专家设计推荐一批候车亭、客车停靠站牌样式,规范停车亭、停靠站牌的信息公示内容,供地市进行选择参考;同时研究出台对农村客运车辆购置及运营财政补贴政策,针对全省贫困县用于解决群众出行,推动道路运输脱贫购置的农村客车,根据不同的车型与价格,予以购置补贴资金支持,提升农村客车档次,给与运营补贴资金,保障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
三是创新农村客运发展模式。积极创新运输扶贫新模式,支持贫困地区开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班车、特色产业班车,鼓励农村客运新业态发展,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网络布局,通过县乡农村客运绕行、延伸,新开农村客运环线等灵活的运输形式,切实解决好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解决群众不同的出行需求。在逢集逢会、寄宿学生上下学等时间,通过开通赶集班、学生班等形式解决周期性出行需求;在客流较少、开通班线较为困难的地区,开通电话预约班,群众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提前预约,车辆上门服务,满足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需要。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依照通客车目标分解和各地通客车计划,定期督导检查各地落实情况。重点对2018年拟退出的贫困县和1800个贫困村通客车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2016、2017年的脱贫县和脱贫村通客车情况进行“回头看”,严防“纸上通”现象;重点督导各地客运站牌设置,线路、车辆等信息公开情况,全面开展贫困地区场站项目督导,实行定期通报制度,督促各地不断提高城乡客运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吸引更多群众乘坐城乡客运出行。同时建立通客车以及扶贫项目的月报周报制度,做好道路运输脱贫统计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通客车以及道路运输场站扶贫项目实施效果分析,推动工作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