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A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1331006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民革河南省委会: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关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全省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和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公众出行提供了普惠服务。
(一)完善政策体系
我厅推动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3〕4号),明确了十四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六大目标和19项重点措施。在此基础上,陆续印发了《保障全省城市公交平稳有序运营八条措施》《河南省城市公交行业稳定风险隐患分级分类监管实施细则(试行)》《河南省城市公交运营企业绩效考核评价工作指南(试行)》《河南省城市公交运营成本规制编制指南(试行)》《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动态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此外,提请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明确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1412”目标及“5项夯基+7 项提能”重点任务,为推动行业改革创新和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加强资金支持力度
我厅积极与省财政厅沟通,省财政厅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强化财政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管理,支持城市公交投融资机制创新。一是强化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深入贯彻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严格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豫政办〔2023〕4号)等文件精神,督促指导市县认真执行城市公交运营成本规制有关要求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做好预算管理。二是鼓励城市公交市场化融资。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政策,鼓励城市公交企业利用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池、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等政策工具市场化融资,努力让企业愿贷、银行敢贷,为城市公交企业等中小企业融资“解渴”。加强政策宣传和指导,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共汽电车充换电基础设施项目申请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三)落实补贴政策落实
我厅会同省财政厅,积极做好财政资金管理,引导市县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投入,推动城市公交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会同财政厅指导市县落实《河南省城市公交运营成本规制编制指南(试行)》《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动态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鼓励市县将公交运营财政补贴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调控机制,营造公交行业科学有序发展良好环境。二是做好公交行业发展资金投入。研究制订《河南省农村客运补贴和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统筹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和省财政资金3.14亿元,用于奖励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支持郑州、驻马店等城市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切实缓解公交企业资金压力,促进公交企业稳定运营。三是促进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政策落实。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向,配合出台我省落实文件,统筹下达资金1.8亿元,专项用于各市县开展城市公交车、动力电池更新,压实各级相关部门责任,督促各省辖市财政部门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尽早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102号)及《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财建〔2016〕34号)等文件精神,指导市县做好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政府采购工作,推动城市公交服务从“直接提供”转为“购买服务”,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提升公交运营效能
面对人民群众在出行领域的新需求,我厅指导各地以“精准、多元、便捷、快速”需求导向,对现有城市公交线网进行大规模、重组性优化,推进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主动寻求城市公交运营与群众出行需求的匹配策略。郑州出台《公交线网服务提升方案》,不断优化调整线路,打造“骨干+接驳+多样化”的公交线网结构,推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大幅度降低公交线路之间以及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的重复系数,显著提升了公交运营保障水平和群众出行效率。公交线网优化后,市民平均候车时间由3.6分钟降至3.3分钟,高频服务直达及一次换乘出行比例由62.5%增至73.9%,公交客流整体实现明显回升。驻马店市推出“响应式停靠”的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了行车效率,节约了乘客的时间,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已在市中心城区设置了63处招手即停的“城市公交招手停站”,极大提升运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乘客等候时间长、车辆空载多”等供给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广受市民乘客称赞。
(五)增加多元化服务供给
我厅指导各地结合资源禀赋和地域文化,在保障基本出行服务的基础上,开通一系列定制公交、旅游公交及个性化公交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多元化出行需求。洛阳结合古都特色,先后投放复古“铛铛车”、18米新能源海豚公交车等,开通旅游环线、假日专线、便民专线、校园摆渡车等特色公交线路;开封市结合旅游城市特色开通了旅游专线、美食专线以及“王婆说媒”直通车等网红专线,途经市区内天波杨府、清明上河园等14个旅游景点,并在19:30-22:00时段开通夜班公交,打通景区内外和游客出行最后一公里;许昌市借助护城河开通富有地域特色的水上公交,在5.3公里的护城河沿岸设置水上公交停靠点,累计运送乘客120余万人次,满足市民群众出行游玩及“水陆公交”换乘等多元化的需求。
(六)探索“公益性+市场化”发展方向
我厅指导各地探索“公益性+市场化”发展。一是在公交场站综合开发方面,郑州和新乡出台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为公交场站拓展商业及社会化功能提供了政策依据。郑州选取二七区八卦庙公交场站、高新区大五龙口公交场站、金水区刘庄公交场站、郑东新区行健路公交场站4个条件比较成熟的公交场站作为综合开发试点项目。新乡完成新一中、新菏场站3.4亩加油加气站以及白小屯公交场站16.5亩的用地性质变更,并采取BOT综合开发模式完成两处加油加气站建设。二是在企业多元化经营方面,鹤壁投资736万元新建富春江、黄河路、朝阳街3处分布式光伏发电车棚项目,成功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平顶山“公交+商贸”年均销售收入410万元,入驻“832平台”(全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不仅销售各县区乡村的农副产品,今年还成功清仓一批新疆优质产品,逐步实现集全国优质货源服务鹰城市民的目标。
(七)引导示范与品牌并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以国家公交都市和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累计给予郑州、洛阳等6个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和安阳、开封等17个省级公交优先创建城市省级补助资金超6亿元,支持城市在资金扶持、车辆购置、场站建设、线网优化、路权优先等方面创新发展,带动各创建城市累计投入资金180亿元,超过补助资金的30倍。截止目前,我省已有郑州、洛阳、南阳、驻马店、新乡、许昌6个城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鹤壁、濮阳、漯河3市入选十四五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命名及创建城市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公交行业荣获省级以上荣誉的公交线路达94条,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公交驾驶员有22人。公交驾驶员徐亚平、曹瑞娟、郭爱萍等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许昌、驻马店公交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南阳公交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生动诠释了城市公交行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优化城市公交发展投入机制
持续贯彻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会同财政厅坚持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谋划、用足用好专项债券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公交场站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城市公交企业积极探索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市场化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确保经营性流动资金持续充裕。
督促指导市县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资金预算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做好贷款服务,鼓励市县和有关企业谋划储备充换电基础设施项目发行专项债券融资,着力破解融资难题。
(二)强化补贴政策落实
会同省财政厅加强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做好资金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城市公交平稳运营。指导市县加快建立公交企业运营成本规制制度,科学划分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鼓励市县将公交运营财政补贴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调控机制,督促公交企业开源节流、稳健运营。引导市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编列进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城市公共交通服务。
(三)着力推进企业转型发展
聚焦制约公交优先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加快推进城市公交行业重塑性改革,引导公交企业实施大胆创新和广泛探索,深入开展体制机制改革、运营服务优化、资源盘活利用、经营模式拓展等工作,逐步建立企业“造血”机能。支持和引导各地城市公交企业开展站台、车身、车厢内等广告业务,在保障安全运营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放加气、加油、充电、维修等服务,同时因地制宜开展三产经营。同时督促各地抓紧研究出台公交场站综合开发支持政策,重点明确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的土地分层设权、容积率突破等具体支持内容,因地制宜打造集公交停驳、商业、物流仓储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综合开发收益要全额用于反哺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
(四)适时推进公交票制票价改革
我省城市公交一元票价与运行成本严重倒挂,弥补企业收支差额完全依靠财政补贴是不可持续的。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省发改委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平衡市场化和公益性的比重,综合考虑运距、运营成本、群众需求、财政补贴等因素,探索并推动建立公交票制票价动态调整机制,对城市公交票价定期开展评估及优化调整,打破固有的“一票制”枷锁。选取2—3个城市开展公交票制票价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先行、探索建立公交票价动态评估调整机制,逐步形成合理反映运行成本、与地方财力相适应,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票价形成机制。
(五)全方位提升公交服务质量
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公交线网优化提升方案,科学投放运力,引导企业探索推出微循环公交、定制公交、商务班车、旅游公交等创新服务产品,满足群众多元化出行需求。进一步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交线路,将城市公交站台无障碍设施更新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规划和建设年度计划,加快推广应用低地板、低入口城市公交车辆,持续提升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强化城市公交与铁路、民航、地铁及慢行交通的运营衔接,鼓励各地积极争创国家公交都市,打造河南公交品牌。
下一步,我厅将聚焦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重点围绕发展体制机制、运力装备更新、场站综合开发、服务提质增效、票制票价改革等方面,继续推进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持续探索城市公交行业创新发展的方法路径,稳步走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改革创新步伐,让城市公共交通的民生效益、生态效益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并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共同促进河南交通运输事业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联 系 人:王耀宽
联系电话:13939008865
202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