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A
尊敬的叶雨兵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交旅融合事业的关注!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交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旅游公路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交通公路部门以交通强国建设为统领,以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持续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大力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交旅融合发展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及文化旅游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交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旅游公路作为推动交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突破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路的建设,“十四五”期间,全省共规划打造旅游公路支线、联络线11668公里。截至2024年3月底,已累计打造完成5049公里。
二、提案中所提问题及措施
(一)打造全域覆盖旅游公路网
针对代表提出的“我省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四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楼阳生书记调研信阳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统筹考虑我省旅游公路资源分布和开发需求,以“一河三山”为重点,加快构建总里程约16668公里的层次清晰、覆盖全域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号旅游公路线网,基本实现高热度旅游景区(点)20分钟上高速,直接连通全省90%的旅游景区(点)。规划到2030年,全面建成“省省通、城城通、城景通、景景通”的旅游公路网,大幅缓解我省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二)增强旅游产品国际竞争力
提请提请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规划到2025年,推出1000公里以上全国知名的“公路旅游”特色路。基本建成“黄河古都、太行云天、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品牌。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河南省交旅融合精品旅游路线创建指导意见》和《河南省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符合旅游公路特点的示范创建政策和评定、补助标准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打造我省旅游公路品牌。鲁山县环湖路获评2022年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栾川县陶湾镇伊源大道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信阳一号风景道入选2023年年度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品牌建设初具成效。
(三)完善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功能
针对代表提出的“综合旅游服务设施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已印发的《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100个以上功能完备、智能便捷的游客驿站。截止目前截止2024年3月底,全省旅游公路已累计打造完成5049公里。附属设施如驿站已完成53个,绿道已建成16条,自驾游营地完成7个,观景台完成41个。我厅将继续完善旅游公路附属设施,推动我省旅游公路高质量建设、高质量发展。
(四)积极引进优质社会资本
针对代表提出的“交旅融合项目可以借助市场力量,吸收社会资本”的问题,我厅按照《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和已出台的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统筹各方资金,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方面筹措资金支持旅游公路建设,各市县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如洛阳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进,部门协同发力,旅游公路建设成效突出;三门峡着力推行“公路+旅游+产业”模式,旅游公路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乡村产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二是省级统筹普通公路建设、养护项目补助资金,优先支持旅游公路建设;三是我厅将定期安排外省相关经验专家讲座,就旅游产业规划建设、投融资等方面对各省辖市进行培训,同时适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奖励,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您的意见建议,切实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强化交旅融合,缓解旅游公路区域性发展不平衡问题,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积极引入优质社会资本融资。以“一河三山”四大旅游板块为重点,突出自然景观风貌、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建设沿黄、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四大品牌旅游公路,形成新的文化产品品牌。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交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的宝贵建议,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并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交通运输工作,共同促进河南交通运输事业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2024年5月11日
联 系 人:景增辉
联系电话:13572139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