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主动公开 > 科研成果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2-29 09:30   文章来源:


豫交文〔2022〕164号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周口市港航管理局,厅直属各单位,驻厅纪检监察组,厅机关各处室,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

  现将《河南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12月13日

河南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落实省委省政府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要求,有序推进全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为主线,以优化低碳交通运输结构、加快运输装备低碳替代和能效升级、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建设运营为抓手,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健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保障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为建设交通强省、美丽河南打下坚实基础。

(二)行动目标

到2025年,全省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量较2022年增加3500万吨,省内水路货运量突破7000万吨。新能源装备占比持续提升,营运车辆、船舶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5%、3%左右。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水平持续提升,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绿色交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低碳交通运输结构

1.推动货物运输集约低碳发展

推动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发挥铁路、水路比较优势。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物流园区、港口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力争达到85%以上。推动淮河、沙颍河、唐河等航道建设,实施周口港、信阳港、漯河港、平顶山港、南阳港等港口的疏港公路项目,畅通“公水”联运系统。依托周口中心港区、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区等打造内河集装箱示范航线。推动上下游、区域内、内河与沿海港口间经营资源整合,拓展河海联运,加快推动大宗货物运输由公路向水路转移。到2025年,力争新增铁路专用线15条以上,通航总里程2000公里以上。(责任单位:多式联运办、规划处、运管处,交通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广高效运输组织模式。推动铁海联运示范线路建设,以郑州、洛阳、新乡、驻马店、安阳、周口等城市物流枢纽为资源要素组织中心,强化与日照港、青岛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宁波港、太仓港联动,形成“六城六港”紧密衔接、规模化运行的陆海联运走廊。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探索应用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推动各类单证电子化。加大对多式联运企业示范创建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到2025年,打造8条铁海联运示范线路,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率力争达到15%,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50个以上。(责任单位:多式联运办、运管处、科技处,交通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创新绿色货运模式,提升物流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鼓励配送组织模式创新,发展城市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配送等集约化模式。支持既有客货运输站场、快递物流网点、邮政服务点等“多站合一”,集中开展仓储、中转、分拣等服务。推广农村客货邮合作线路,提升车辆利用率。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5个以上,打造省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30个左右。(责任单位:运管处,运输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引导绿色低碳出行

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联运,提高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加快构建“一站购票、协调融合”的现代化旅客联程运输体系,优化综合客运枢纽进出站流程,促进不同公共出行方式间换乘免二次安检,提高进出站效率,引导公众选择集约化运输方式出行。支持条件成熟的枢纽、线路、企业开展旅客联程运输试点。(责任单位:运管处,运输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引导绿色出行。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和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动态评估,引导各地完善多样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结合实际构建快速公交、微循环公交等服务系统,发展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等特色服务产品。提升城市公共交通适老化服务水平,加快无障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低地板、低入口车辆更新,推广电子站牌、手机出行APP等,提高出行服务品质。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探索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制度试点建设。(责任单位:运管处、科技处,运输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二)加快运输装备低碳替代和能效升级

1.推动运输装备绿色替代

加快运输装备新能源、清洁能源替代。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配送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开展氢能利用示范试点建设,鼓励试点区域将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传统燃料汽车的优先替代选择。探索大宗货物“铁路干线+新能源重卡接驳”运输方式,支持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在中短途固定运输线路或大型物流园区、港口码头等场地内转运中的推广应用。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合成燃料在船舶中的应用,鼓励港口作业机械、港内车辆和拖轮开展新能源、清洁能源替代。到2025年,除应急保障车辆外,全省新增公交车全部实现新能源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客货营运车辆数达到5万辆,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数量较2020年增加20%以上。(责任单位:运管处,交通中心、运输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构建新能源、清洁能源配套基础设施供给体系。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服务区、客货运站场等充电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固定设施为主体、移动设施为补充、重要节点全覆盖、运行维护服务好、群众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依托郑汴洛濮氢走廊,优先在骨干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建设加氢站,鼓励现有加油(气)站、充电站拓展加氢功能,建设“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加快推进周口、漯河等现有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和船舶受电设施建设改造,新建码头、船舶同步建设岸电设施和受电设施比例达到100%。到2025年,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密优化,完成不少于14处普通干线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800余艘河南籍省际运输船舶和丹江库区船舶受电设施建设改造。(责任单位:规划处、科技处,交通中心、运输中心、高速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2.提升运输装备能源利用效率

有序推进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I/M制度)实施,加快推进超标排放汽车“检验—维修—复检”闭环管理。积极探索绿色维修、绿色驾培等。引导高耗能、高排放船舶加快退出市场,推广应用标准化、清洁化船型。到2025年,实现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与汽车排放检验系统对接互联。(责任单位:运管处、科技处,交通中心、运输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三)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建设运营

1.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基础设施“建管养运”全过程

优化公路网布局,加快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连”工程、农村公路“提档提质”工程等,提高路网通行效率。新开工高速公路及有条件的普通干线公路按照绿色公路要求开展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绿化工程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废旧材料循环利用和固碳能力。探索公路养护低碳智慧新模式,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养护机械应用,开展公路预防性养护,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到2025年,力争打造5个绿色低碳公路示范工程,全省湿润地区高速公路及普通干线公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到95%以上,半湿润地区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规划处、建管处、科技处,交通中心、高速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河南交通投资集团)

2.促进“交通基础设施+能源”融合发展

鼓励在公路沿线、港口码头、货运枢纽等场地合理布局光伏发电设施,构建“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交通能源系统。到2025年,在服务区、港口、物流园区等打造一批(近)零碳试点。(责任单位:科技处、规划处、建管处,交通中心、运输中心、高速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四)强化科技支撑引领

1.构建智慧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深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门架应用,推进车路协同等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推进网络货运等“互联网+”高效物流新业态发展,提升供需精准匹配度,减少运输车辆空载率。探索构建出行即服务(MaaS)体系,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加强数据资源共享,以交通运输“数据大脑”支撑科学决策与规划,提升全省综合交通管理服务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责任单位:科技处、运管处,运输中心、高速中心、指挥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鼓励低碳技术研究应用

支持开展高性能电动、氢能等低碳能源载运装备技术,非化石能源替代和交通基础设施能源自洽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动交通系统能效管理与提升。持续推进长寿命道路结构研究和废旧路面、沥青等材料再生利用,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碳汇能力提升研究,提高绿色生态建养水平。到2025年,实现将绿色低碳技术贯穿施工、运营全过程,打造不少于3个省级以上交通运输节能低碳科技示范工程。(责任单位:科技处、建管处、运管处,交通中心、运输中心、高速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五)健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保障体系

1.建立碳排放监管体系

强化全省交通运输碳排放监管,推进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管理制度建设,整合既有交通监测数据,建立交通运输能耗及碳排放数据统计分析体系,构建统一共享的交通运输碳排放监测平台。完善对重点运输企业的能耗监督评估制度,强化统计、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对重大节能降碳工程、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动态完善降碳措施。(责任单位:科技处、建管处、运管处,交通中心、运输中心、指挥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完善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机制

  推动构建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研究。加大交通运输节能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推广支持力度,发布全省交通运输领域重点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目录,引导市场主体履行节能降碳责任。(责任单位:科技处、建管处、运管处,交通中心、运输中心、高速中心,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航空港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厅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形成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合力。按照超前谋划、规模适度、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项目储备库,并制定项目库管理办法。

(二)强化资金保障

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围绕运输装备低碳升级、运输结构优化调整、运输组织效率提升、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研究出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试点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补助标准。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中长期绿色低碳发展资金保障体系。

(三)严格监督考核

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监督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制度。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坚持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将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推进情况与污染防治督导考评相结合,对照任务内容,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工作台账,抓好组织实施。

(四)注重宣传引导

  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持续开展绿色交通宣传教育,引导全行业提升绿色发展理念,结合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绿色出行宣传月等开展绿色交通宣传,引导公众选择绿色出行。定期组织宣贯培训,提高行业从业者绿色发展工作能力和水平。

 

  附件:河南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任务表.doc